在线报名 合作咨询 幼儿园介绍 联系我们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情绪”主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30

从2016年开始,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与李跃儿芭学园合作,持续做了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相关研究,继2018年4月“审美”主题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后,“情绪”主题研究论文于2018年10月在SCI Q1区期刊发表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心理学系伍珍老师的发展心理学研究团队,近期在SCI Q1区期刊“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motion makes a difference: Induced sadness reduces preschool boys'sharing behavior》的研究。

该研究显示:悲伤情绪会增加5-6岁男孩对自我的关注,减少他们的分享行为。

发表网址:https://doi.org/10.1016/j.evolhumbehav.2018.10.001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团队特别表达了对李跃儿芭学园的感谢,李跃儿芭学园也为能参与这项活动感到万分荣幸。


论文概要:性别差异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贯穿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面对负面情绪的时候,成年男性和女性表现有所不同。女性会使用更多情绪控制策略,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同时也会寻求更多社会支持和人际交互类方法来应对消极情绪(e.g., 综述于Nolen-Hoeksema, 2012; Bernzweig, Eisenberg & Fabes 1993);所以,难过的时候女生更愿意和别人倾诉、哭泣,和很多人讲自己难过的原因,然后情绪就会变好了。而男性则使用更多内在的认知反应(Beaver, 1997)和更多自我奖励类方式来应对消极情绪,所以男性悲伤的时候更偏向于自己解决,不愿意和别人说太多;有时甚至会借酒消愁,在负面情绪下容易酗酒(e.g., Hussong et al. 2001)。


那么,学龄前儿童在面对消极情绪时,男孩和女孩又会如何应对呢,也存在这样的差异吗?有趣的是,伍珍课题组最新的研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并且消极情绪下男孩和女孩的应对有所不同,还表现出不同的分享行为。


该研究共测试了98名5-6岁的儿童。在将儿童随机分配到消极视频组(视频内容是小狮子的爸爸老狮子死去,小狮子非常难过),或者中性视频组(视频内容是老狮子和小狮子的日常对话)后,先让儿童观看一段《狮子王》系列中的动画片片段(长约2min30s)来启动对应的情绪(见图1);并且在观看情绪启动视频的前后,儿童都需要在由7个表情组成的情绪量表上报告自己的情绪,这7个表情最左边是非常难过,中间为不高兴也不难过,最右边非常高兴(见图2)。然后,研究人员会和儿童玩一个分享游戏,让儿童同时与贫穷的(拥有1张贴画)和富有的(拥有约50张贴画)的玩偶分享贴画(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在儿童玩完游戏后,再询问他/她们所做分享的原因,以及他/她更喜爱哪个玩偶,为什么更喜爱。


研究结果发现,消极视频组儿童被成功启动了悲伤情绪(中性视频则情绪没有变化)。中性情绪下男女没有差异,而被引发悲伤情绪后,男孩的分享相比中性情绪更少,但女孩分享没有受到情绪影响,故而悲伤情绪下男孩分享少于女孩。事后编码分析了儿童报告的分享原因,发现悲伤情绪下(相比中性)男孩报告了更多“个人中心”而非“他人中心”的原因,但女孩却没有这一变化,说明悲伤让男孩更加关注自我。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是,虽然男孩女孩都更加喜爱富玩偶,但是喜爱原因上两性有差别:男孩更多因为“财富”而喜爱富玩偶(因为“外表”喜爱穷玩偶),但女孩喜爱穷富玩偶的原因上没有差别。这些结果说明男孩女孩虽然都更喜爱富玩偶,但男孩更注重资源。这一结果说明,从年幼时期开始,男女在应对消极情绪和对资源的看重上就有所差别了。

进化理论上有一种“男性战斗者”观点(Male warrior hypothesis)认为,男性女性很多行为的差异是由于进化中角色不同。男性更多作为“战斗者”,守卫着部落、家庭的资源,守卫着自身和家族的荣誉和财富,女性则更多发挥“支持者”角色,维系情感连接和做准备工作(Benozio & Diesendruck, 2015; McDonald et al., 2012; Van Vugt et al., 2007)。由于消极情绪是一种负面信号,预示着危险威胁,所以在负面情绪下,男女在资源分配中就会表现出不同行为,男孩更注重捍卫自身的利益,而女孩则依然分享。

但这并不意味着男孩比女孩就更自私,具体的情况要结合动机分析。很多人有一种女性更利他的刻板印象,但该研究显示其实并不这么简单。在不同情境下,男女的利他行为也不同。因为受到的社会期待不同(Weller & Lagattuta, 2013),因此两性的利他行为动机也逐渐有所差别。女孩被期待更加温柔婉约,与人友好,也更多出于和别人建立友好联系,出于同情或者别人的需求而表现出利他行为(Eagly, 2009; Mcginley et al., 2010) ,这可能也与女孩更高的情绪理解能力有关(Malti et al., 2010)。而男孩相对来说期待得到更高的社会评价、声望荣誉和地位,让人觉得自己更可靠,所以表现出亲社会行为(Takagishi et al., 2015; Van Vugt & Iredale, 2013)。


当然,资源分享和分配中的利他行为和情绪的交互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希望未来能够分享给大家更多有趣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