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报名 合作咨询 幼儿园介绍 联系我们

幼儿园孩子秋天造「织布机」,冬天真用上了

发布时间:2023-12-22

2023年冬,北京,李跃儿芭学园,一个4岁小男孩正在用织布机织围巾。你可能不会想到,这个小男孩使用的织布机,是他们班小朋友和老师亲手制作出来的。


自己做的织布机?


没错。


为什么要造织布机?


请看主班老师七七(唐丽华)的讲述。



1.蚕丝原来是这么宝贵的东西

先分享一下我们的织布机的来源。


今年夏天的「芭学园夏季生成课」,我们班研究蚕宝宝。我们养了将近150条蚕,家长们和我们一起把这些蚕养得特别好,所以结茧的蚕特别多,我们就认识了蚕茧。


随着「夏季生成课」往深入推进,我们认识了蚕丝。那白白的蚕茧,居然从头到尾只有一根丝,很神奇。“春蚕到死丝方尽”,或许结茧便意味着蚕进入生命的倒计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结茧之后,它们便从蠕动的“毛毛虫”升华为可以飞的蛾子,进行一场生命的蜕变。看到这个过程,孩子们为之惊叹。


蚕结茧后,孩子们开始对蚕茧有了好奇,除了可以保护蚕宝宝以外,它还有没有其他作用?结果我们发现,原来在古代,桑蚕丝是非常珍贵的,因为它的光泽度,它的那种柔软和美观度,是一种很高级别的物质存在。再后来,我们如同发现宝藏般了解到「丝绸之路」。古时候中国把丝绸作为文化传播和交往的一个载体。最开始是物物交换,以蚕丝制作的东西,去和欧洲,和其他国家交换来一些物品,后来就延展成重要的技术交换、文化传递和交流。


发现蚕丝原来是这么宝贵的东西,我们就挺兴奋的,接着体验了一场物物交换的「丝绸之路市集」,在草莓班。那场交换物品的过程中,我们真的感受到「蚕丝的贵重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的冲击。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自然地了解到蚕丝的纺织,什么是织布机,都留在我们印象中。


到了秋天,我们探讨今年「秋季大型搭建」要做什么,班里有一半的孩子就提出来,想研究蚕丝怎么去织,说要不要就搭一个织布机!当然,也有一些孩子想搭建其他主题。


为了尊重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准备对提出的主题逐一展开探讨。但是,当我们找到一个特别小的织布机模型放到班里时,孩子们眼里写满好奇,全票通过要搭建织布机。这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手,就这样写下了缘分。


但其实拿到这个课题,老师们有点发愁,因为,织布机,成年人一听就知道很难,它背后有很难克服的机械运转这些难题。但是呢,我们又觉得孩子们这份探究精神和热情是一定要去支持和守护的。


当家长们知道我们要搭一台织布机的时候,第一时间给我们送来支持。他们说:不愧是敢于去挑战不可能的一群大小朋友们,太有创意了,我们一定全力支持!


秋季搭建开工后,很快就到十一假期,我们班的爸爸妈妈们,不管是出去旅行还是干嘛,都惦记着找木头,惦记着了解织布机。用一位妈妈的话说:高速路上看见一车木头都恨不得去交涉下,能找到几块木头就太好了。

我们班有一位妈妈是我们的技术顾问,她给我们很大支持。搭建织布机过程中,每周三都会有她邀请来的一位科学老师进班给我们指导,帮我们梳理怎样去搭建,一起探讨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家长们常常询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帮我们搜集木头这些材料,并根据课程进展(通过周报或者孩子每天回家后的分享,家长们自然地了解到)全力支持我们。只要需要,他们一定都在。


搭建前期,更多是筛选木头,进行打磨、测量。看起来有些枯燥的工作,孩子们干得热火朝天。


基础处理好后,需要实现平面到立体的三维转化,孩子们进行了各种测量,还感受了什么叫「等比例放大」。


木头都准备好,各个部位都准备好零件之后,我们遇到了一节课,那节课我称之为「人生最难的40分钟」。



2.人生最难的40分钟


当时我们需要组装6根转轴,因为转轴是圆柱形的,没那么容易把它架在支部的那个转轴的位置,而且还要保证它能够自如运转。那天我们试了好多办法,拿钉子直接打穿,发现它就直接卡住,一点都不能动了。我们又想办法去垫高或者怎么样,试了很多办法都不行。


到最后我觉得,要不今天我们就先到这儿。


当我发出这样信号的时候,孩子们以为我要放弃了,不停地劝我说七七你不能放弃,说这有什么的呢,咱们这个转轴安装不上,那咱们就想办法,咱们不应该气馁。还说我们可以寻找别人帮助,可以回家再找爸爸妈妈问一问;也可以去查资料,还可以把班里的娃娃屋拆了了解原理(孩子们发现娃娃屋有类似的一个装置)。


那一刻,孩子们触动了我,我觉得好像这个逆境也没有那么难,我们再一起想更多办法去攻克它。孩子们这样一个面对逆境的心态,也让我看到芭学园的人格教育在孩子身上得到了显现。


因为那天挺难的,我希望孩子们回到家之后爸爸妈妈能够鼓励一下他们,于是在班级群分享了这个过程。没想到,那天所有家长自发在群里写长长的文字鼓励我们。


他们说:这个主题本来就挺难的,遇到这样的困难大家没有放弃就已经很棒了!


他们还说:我们再一起想办法去攻克这个事情。


甚至还有爸爸说要带一根转轴边上班边研究……


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在给我们出谋划策,这份力量到现在都存放在我心中,一想到就无比温暖。


后来,我们班的爸爸们组了一个爸爸团,来到班里,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攻克这个难关。当遇到逆境的时候,自我的力量很重要,但其实有人愿意与你同行也很重要。那天,爸爸们走进来的那一刻,孩子们的眼里在发光,老师们有点泪目:哇塞,我们是有强大后盾的人呀!


成人解决问题时会存在一个无意识惯性,「我把这些都完善好,把一个好的结果给孩子」,但草莓班的爸爸们不这样。他们进到班里,搞明白怎么组装转轴之后,又花了20多分钟探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空间给到孩子,不让孩子们觉得说,哎?这个困难怎么一下就克服了?而是让孩子们真正参与。


爸爸们认真地鼓励孩子们,说谁要来尝试一下,这个部分可能有点难,但是没关系,我们一起想办法。那一刻我们更像是一个战壕的战友,并肩作战。他们把握住这样一个教机,给孩子恰到好处的支持。他们没有来了之后三下五除二干完然后回家,他们真的有在思考「怎样把教育给到孩子」。



3.又一个最难的点:穿线板和梳理板


那天,我们要搭织布机的穿线板,它有两个(分别为经线和纬线),还再加一个梳理板。其实挺复杂的,因为涉及到上下运转,板和板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梳理板需要和后面的穿线板进行很精密的一个匹配。


我们把织布机模型放在那里,大家一起研究这个线板,观察它的特征。孩子们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的很强。他们发现,原来这三块板并不是一样的,它们存在这样一个精密的连接:


1. 两块穿线板的过线位置需要前后匹配;

2. 两块穿线板的过线位置,需要和最前面那一块梳理板完全一致,这样所有的线才能顺利穿过所有的洞,而且通过转轴调节形成上下两层线的交替。这样才能去织东西。


我们就说那怎么弄呢这个东西?孩子们想了好多办法,怎么样去保持水平,去矫正上下,使得上下那两块板能动在同样的水平位置上。


孩子们特别智慧,说我们可以找个东西测量一下,然后取中间。就是取测量的长度中间的部分,然后画一条贯穿线。在线上面找每根木头中间的洞,画一个标记,这样我们就可以打洞。一块板打好洞之后,可以将两块板重叠放置。从上至下,在同样的位置下打洞,这样可以实现所有的过线位置保持一致。


然后梳理板呢,因为两块穿线板虽然在一条水平线上动,但是它们的板(一根根细条)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呢,梳理板需要去匹配后面两块穿线板的洞的位置。孩子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积木把两侧加高,垂直水平地去矫正。


这节课完成的时候,孩子们那种「使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真的挑战成了一个很难的事情」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随着建造织布机的进程,老师发现,孩子们的空间感、创造性也得到更多发展,他们的日常搭建变得更丰富,创意更多了。还有孩子搭出来立交桥,就是有点遗憾我没有拍照片。



4.当我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


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后勤团队,他们的工作是给“草莓工人们”做好吃的,将能量输送到工地每个角落。


有一天施工过程中,一个小男孩儿跟我说,七七,其实我已经快要坚持不住了,但是我一想到“甜草莓”们在给我们准备好吃的,我就觉得充满了力量,而且我所有的伙伴都没有离开,我就觉得,咬咬牙坚持一下吧。

然后他们就一起坚持了下来。


当获得这份独家能量补给时,他特别开心,大声地跟“甜草莓”说谢谢。


(草莓班是李跃儿芭学园的3-5岁混龄班之一,“甜草莓”是草莓班3岁多的小娃娃们。混龄班的秋季大型搭建课程,一个班级里会分工合作,施工主力往往是4-5岁的大孩子,小年龄孩子和想做后勤工作的孩子负责后勤保障,等下一年时他们就变成主力。)


“甜草莓”特别好玩儿,他们说,我们每天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能量送到工地去。有一天,三个小女孩在讨论:


其中一个说:哎呀,他们今天差点就要放弃了,对吧?幸亏有我们,我们晚送一分钟,他们可能都快坚持不住了。

另一个小女孩儿说:那我们以后还要继续加油,给他们送更多更多的力量和能量。

另外一个小女孩点点头郑重地说:我们实在是太厉害了,对吧!


这种天然自发的群体互相鼓劲儿的能量场,使得我们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到现在,孩子们遇到困难,仍然会自己给自己鼓劲儿。他们也会来鼓励我,说有什么难的呢,对吧,之前安装那个转轴的时候,那么困难我们都坚持下来了,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坚持的。他们会鼓励我说不要着急,再等一等,再坚持一下。搭建后期遇到过多次困难,但是你会发现,把握住了它们便会成为很好的教机,我们如何去逆转所遇到的困境,怎样去调试自己的心态,怎样去克服。「关关难过关关过」,这种感觉在今年特别明显。


特别要感谢的,还是我们的家长。


家长们经常询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问我们材料够不够,问我们有什么可以帮忙吗。还有真的就是你一个电话,他二话不说就来了。因为我们会去练习「如何找到更多的方法解决困难」,向他人求助也是其中之一。当孩子给爸爸打了一个电话(他们家住得很近),两分钟后爸爸就气喘吁吁跑到幼儿园来帮助我们。


还有一个孩子跟爷爷打视频通话时,说起我们那个卡线的齿轮遇到了困难。她的爷爷连夜画了设计图,把齿轮的模型给打造出来,而且快速邮寄了过来。


这个小女孩儿,有段时间回家天天跟爷爷念叨,因为她知道爷爷木工很厉害。每当我们的课程进入到另一个节点,她回家就会自发跟爷爷分享我们的进程。然后她经常给我们带回来信息,说爷爷说哪里哪里可以怎么样去完善。

后来有一天回家,她跟爷爷打视频电话,说我们遇到一个很难的事情,就是那个齿轮,说爷爷你能帮我们画一个设计图吗?说我们对齿轮的了解不够多,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怎么怎么样一个齿轮,她就跟爷爷描述。


我们本来是想着让爷爷画一个设计图,然后我们在班里仿照着去做。但是,爷爷都做好了寄给我们了,做得很用心,而且孩子那种喜悦,我们实在没有办法拒绝,就用上了这两个齿轮。


这台织布机的建造,基本上80%是孩子们亲身去体验去操作的。这两个齿轮,虽然我们没有亲手做,但是我觉得我们也从中吸收到了「有很多的人愿意支持我们」,它也是一份特别的力量。家长们真的给了我们很多能量,在遇到搭建很困难的时候,我心里永远会有一股劲儿告诉我,没关系,我们背后有一群人在时刻支撑着我们。


我们如何去感谢家长们?我们把家长们亲切地叫做“股东”,无论是他们在课程前期给我们的“投资”,找木头呀这些材料,陪着我们白手起家;还是给我们的技术支持,风里雨里一呼百应,都对整个搭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到最后竣工的时候,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回顾了整个秋天,一起感恩所有股东对我们的支持。我们缝制了漂亮的挂件儿,送给每个家庭一份这样的礼物。我们还专门为部分股东做了荣誉证书,感谢以技术支持我们,感谢时刻牵挂着我们。


家长们的行动力和背后的这些很温暖的东西,让我觉得教育一定是家庭和幼儿园携手,去相辅相成的。而且教育它是有温度的,它不是说我要一个齿轮或者怎么样,而是孩子真的很惦记这些事情,会和家人去念叨,而家人呢,又刚好很懂得如何去支持孩子,才能够达到这样一个状态。


这个课程,前前后后有很多人在不断地支持我们,可能有一些人是外显出来的,比如说爸爸团来支援,可能有一些人是默默的。很感恩有这样一群大朋友在背后给我们能量,很感谢家长们和老师一起呵护了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程。



5.冬天,草莓班孩子用织布机织围巾


竣工仪式结束,我们把织布机抬回班里的时候,所有孩子都很想要去尝试,我们就轮流,每个人都织了一会儿。


今年冬天的「室内深入工作」,我们的织布机就作为其中一个工作区,投入使用。每周都会有一个小朋友去织围巾。孩子们会夸下海口,要给家里每个人都织一条围巾。


孩子们特别自豪,包括负责后勤的“甜草莓”们,因为这里面凝结了他们的心血,他们是很重要的,没有他们,我们在疲乏的时候就没有能量了。他们也会去工地帮忙打磨木头,钉钉子,真的就是大家一起建造出来的。


织布的过程其实比较顺利,你会发现孩子们基本不需要你去告诉他如何织,这个秋天一路走来,孩子们已经将织布机的原理深深地理解了。它如何运转,它每一个部位每一个零件是如何使用的,都已经刻在孩子们脑海里。每周会固定有一个孩子,周一到周五他都可以去织,他不织的间隙,其他的孩子也会去织,但是最后这个围巾的归属权是他。


基本上每天织一会儿的话,一周可以织完一条围巾。我们按名单排了一个顺序。有家长说,哪怕等到明年开春,这条围巾我也等定了。


我们跟孩子们约定好了,我们这个织布机会一直用下去。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手的这个秋天,会深深留存在我们每个人心间,每每想起,就充满力量。




注:图文详情见https://mp.weixin.qq.com/s/IHZ6uN1D8HpOBq7yKFyYrA

「秋季大型搭建」是李跃儿芭学园四季课程的重要一环。

李跃儿芭学园创立于2004年,自2010年开始实施四季课程——「春耕,夏季生成课,秋季大型搭建,冬季室内深入工作」。

春季,以发现与创造为主题,开展春耕、水利、建筑、木工活动......在感受、敬畏、探索自然的过程中,遵循孩子内在生命的萌动,发现可探索的课题目标,同时培养起关注自然,敬畏食物,尊重劳动成果的品质。

夏季,以探索与创造为主题,从春季涉猎的项目中建立课题,开展「夏季生成课」,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系统的、深入的探究,发展严密建构知识体系的基础能力。

秋季,以实践与创造为主题,以大型建造项目为核心,班级变身“迷你建筑公司”,孩子们变身“最萌小工人”。老师引领,孩子们动手建造,把夏季生成课程中孩子习得的「系统化的认知」转化为「孩子可使用的实用产品」,应用在他们的生活中。

冬季,以整理与创造为主题,提供丰富的工作材料与环境,孩子们自主创造、表达、实践,整理前三季累积的直接经验,发展总结归纳、统合资源、进行创造的能力。

如此,李跃儿芭学园四季课程遵循大自然季节变化节律和儿童心智发展需要,协助孩子建构起丰富的心智结构和系统化使用知识的基础能力。